民以食为天吃是永恒的话题
发布人:群分享 热度:11356 2021-03-15
人们对于食物的追逐从来都没有停歇过,从简单的果腹到食不厌精的执拗,从而成就了“美食”。古今中外,无外如此。简单的混搭,就会激发美妙的口感,如流星划空,短瞬;有心人将这奇妙的排列组合变得具备可复制性,让更广泛的人群趋之若鹜,久而久之在传承中使得“滋味”二字口口相传,变得玄妙非常。芸芸众生在逃离了饥饿的胁迫后,不自觉的以个人的喜好,或创造、或找寻着这份玄妙的存在,其程度直追襁褓中对乳汁的渴望。萝卜、白菜;鲍鱼、豆干;狮子头、臭豆腐;折耳根、甜菜头;幸者蜜糖,弃者砒霜。
果腹
吃,是一个解决人基本生理需要的过程。生就人世,还未睁眼就“嗷嗷”待哺,一箪食、一瓢饮,是能活着的必须项。此间的吃,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饱”。上班路上的包子,油条,杂碎汤,煎饼果子,羊肠面,下班到家的馍馍,米饭,鸡蛋汤都在此列。满大街的小店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米饭足以。一个人,两个人,多则三五人,多是同事,搭档。此时的您,对吃要求千万别过多,一多就容易显得矫情,自己吃起来不爽,别人瞧着您,多半也会觉得您不在“调上”。
宴请
此间的“吃”,多要有一个主家,须有一个“引头”。商务洽谈、官场迎奉、犬子满月亦或是闺女出阁皆在此范畴。此间的吃,多不以味道的本质为主旨,关键在于这个“引头”背后的目的。讲究的是排场的隆重,菜式的丰盛,鲍鱼、龙虾、蛏子皇,海参、鱼翅,王八汤。细细看来,凡宴请,皆有一个共同点,多都是“包间”或“包场”进行。可惜的是,类似宴席菜式的味道,多有量产之嫌,能让人惊艳的上品不会多见,颇有些浪费了诸多好食材的感慨。
聚餐
此间的“吃”,关键是一个“爽”字。三五好友或学伴发小,“呼啦啦”的去一家大众馆子,顷刻间点上满满的一大桌菜,价钱不需多贵,讲究的是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胡吃海塞,谈天说地,唏嘘往昔,兴致所致,杯碰盏响,吆五喝六,“四季发财 ~,六六连”,“三元三星照~,梅花七朵开”。白酒,啤酒,葡萄酒,在酒令的催生下,甚至赤膊上阵方能一舒豪气干云,此情此景,暖人暖心。春夏夜、秋冬晚、多在涮肉、火锅、大排档处你唱罢,我登台。热闹是热闹了,略带了些“俗”,有不雅之嫌,也兼有浪费、扰民之忧。
食补
此间的“吃”,讲究个“养生”,泱泱华夏,对于吃喝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黄帝内经太素》中道:“空腹食之为食,患者食之为药”。在咱们中国人眼里,凡能入口之物,都有五行之属,人体各脏器中,肝归于木,心归于火,脾归于土,肺归于金,肾归于水。五行相生相化,滋养本源,生生不息。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在我们眼中既属于食物,又是良药。如何佐配,如何用量,则无一定论,从张悟本到醋花生,冬瓜降低血糖,韭菜护气保阳,山药健脾益气。街头偶遇,茶余闲谈,只要是好吃之人,总会有自己推崇的一番“食补”的理论,“养生”的道道。可见,“吃”在民间,吃饱到吃好,到会吃,到补食,一步步走来,多得是对生命的渴望,对活着品质的追求。
解馋
此间的“吃”,讲究的则是个“寻”。众里寻他千百度,在寻找中获得“吃”的乐趣,寻找牵肠挂肚的味道,寻找欢悦口舌的真味。
“食”之一途,千种百样,一味食材,可煎、可炒、可烹、可炸、可焖、可炒、可溜、可炖……曾见过一篇文章有烹饪24法之说。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师傅,加之用料搭配的不同,地域出产的差异,所呈现的何止千变万化。正因为味道如此多变,如此迷人,才催育了此间的这味“吃”,“寻”它孜孜不倦,“寻”它趋之若鹜。
这味“吃”非当地土著而不可得。要的就是一份执念,一份情怀。小桥市场的“尕晋娃”,水井巷何记油炸糕,湟源魁盛的酸辣里脊,纸坊街马尔沙牛杂,儿童公园德禄酸奶,兴海路拜家酿皮、马一刀,珠玑巷的玫瑰馍,东关成贵羊脖子。
旅至一方,客到一处,虽说也能吃到“惊艳”,尝到“独味”。一是需投亲靠友,这一条还是归到了当地土著一途上,也是为靠谱,为直接的。二是得碰巧,合着该在您脚乏身困之际,恰巧进对了一家食肆,恰巧点对了这味“天籁”。三就得感谢日益成熟的互联网通讯了;兰州,吾穆勒、安泊尔、1915,白建强的牛肉面,通渭路的马三洋芋片,正宁路马爷牛奶醪糟;西安,上孙家,老孙家羊肉泡,花奶奶酸梅汤好喝到“美咋咧!”,老白家酸汤饺子就四个字“酸香可口”,桥梓口的腊牛羊肉只记得下刀如游龙,入口酥烂醇香;成都,雨田、三倒拐,这两家是典型的苍蝇馆,现在想想回锅肉,还得咽口水;在海口则是恰巧碰对了,记住了一种甜食叫“清补凉”……一个“寻”字,重在发乎一心,重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解馋是一种态度,一份执念,有道是“人不疯魔,不得活”。
独酌
此间的“吃”,独崇一个“品”字,吃什么,怎么吃不太重要,关键是得有一个特样的心情,要么感怀、要么闲适,寻一处隐匿于市井坊间,深宅故弄的巷子,宅子需是古朴的,门该是带有古铜环且双开的。是雾气昭昭,得是能打湿头发的那种,大不得,也小不得。屋外的青石板上有雾痕隐隐,显得温润,不燥。推门而入,庭有桂树中载,树下石凳,竹椅,皆可。不远的临街能听到筝声阵阵,是《渔舟唱晚》就更妙了。呼过堂倌,掂对两三小菜就好,酒么?是要有的,竹叶青,醇和不烈,温绵悠长,适合配此间的“吃”了,想来梨花酿,桃花酒,杏花醉都该是差不了的。是何季节无妨,春来听桂芽破空;夏日闲闻蝉鸣;秋夜望桂花中落,天香云外;冬日看桂枝挂雪,人无声,雀无语,苍茫茫真干净。一个人浅斟低酌,物我两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