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关注微群多 = 每日来加群

专家分享微信中的社会关系之一

发布人:群分享 热度:21242 2020-07-16

大家都知道微信承载了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所以说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对于我们在微信的使用上带来不同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解读。比如大家很关心的,发不发朋友圈到底会对自身的社会关系维护有没有影响?你该不该给你的领导点赞?这些可能都是

很多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分析以及应对自己在微信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于微信中的社会关系,回到这个社会对人的界定。中国对于人的基本界定其实是很简单的,人是一个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个情境之下,个体其实被视为在一个处理各种各样社会关系中,形成自我身份、采取各种社会行为、从而对社会产生认识的总和。

从这么一个视角来看,社会关系很大程度上被微信中介化了,有改变的,有加强的,也有被简化的部分。

现在日常很多的社会关系,包括我们和伴侣的关系、子女的关系、父母的关系、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其实都是发生在微信之中的。

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朋友圈点赞,以及各种工作群,还有各种各样的摇一摇、看一看以及拍一拍。这些都在不断地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包括产生一个新的社会关系,包括维系认识的好朋友、好同学这种社会关系。

当然,也有终止社会关系,比如说伴侣,如果要分手,能不能在微信中说分手?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觉得会避免尴尬,但是另一些人会觉得微信中分手可能是一个非常不礼貌或者不负责的行为。

实际上今天大家可能看到各种的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以及抖音的视频,都可以看到内容在讨论如何处理微信中的社会关系。

如何去更好地维系、发起、加强或者终止这种社会关系,成为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的一个社会问题。

 

之前有研究者认为跟微博相比,微信更多是熟人关系。微博中,可能发了一个信息,会得到不认识人的评论。因为不是实名制,也不需要得到对方的认可才能评论他们。

一些研究者认为微信代表一种熟人社交,但实际上我们的微信里面也有非常多的陌生人社交。

大家可以想一下,微信早的时候,里面有一些漂流瓶、摇一摇的功能。我之前做了一些访谈,很多现在大学生和高中生,更喜欢用QQ。因为他们觉得微信中的关系过于复杂,一个访谈对象告诉我,他去收快递的时候,总是遇到相同的快递小哥,有的小哥都会建议说互相加微信

方便联系。

 

或者说去修家电或者买东西,也往往使用微信进行交流沟通。我的这些被访谈者会觉得QQ里面的社会关系会更简单一点,因为基本都是同学跟朋友。从QQ迁徙到微信之中,对一些人来说面临一个问题或者说挑战。因为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这是微信新用户面临的问题。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微信有很多功能,帮大家做社会关系的管理,比如说分组功能、可见不可见功能以及给互动联系密切的朋友加特殊标识功能。

微信中新的功能引发了我们对于很多社会关系处理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或者提供相应的策略选择。

微信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个特点是从功能层面,也就跟我们使用任何一个东西一样,首先我们可能从物理结构上分析,比如他能帮我们做什么。大家在用微信的时候,在写微信文章的时候,也会觉得微信是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而微信是某种程度上类似“瑞士军刀”,既可以聊天,也可以娱乐,可以打车,也可以订餐,好像我们所有的功能都聚合到了微信的平台上。

它可能代表着在中国这种特殊语境之下,一种产品生态或者一种模式。稍后周睿老师跟大家分享的时候,也可以提一下,在美国是不是也存在微信这样聚合性的平台。如果这种事只是中国特有的,大家就可以去做研究,为什么只有在中国这种情境下,才可能会有这么一种超级软件的形成,或者说有一些别的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大家不愿意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就是我总结的微信在功能上的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其实是在社会文化上的一个特点。其实微信带来一种过度的中心化,而关于中心化的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讨论,就像中国的城市有北上广这样的中心城市,社交网络中或许也有一个中心人物。

过度中心化会有一些社会问题。举个很简单例子,大家可能知道在90年代,当我们都没有手机的时候,如果谁有一个大哥大,那就是有钱和有身份的象征,今天如果谁有资格并且能用微信,但是他不用的话,也许才是有权力的人。

例如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后面就有很多人去讨论,说武亦姝的家庭关系跟她的成就之间的关系。一些人提到了武亦姝的父亲每天下午4点、5点的时候,就关掉所有的手机,包括微信,用这段时间去陪自己的子女。大家其实想一下,社会中很多的父母是没有这种资格,他必须得保持他的手机或者他的微信24小时畅通,方便工作。

 

在大家都不能关机,或者不能不用微信的时候,不用就代表一种社会的权利、一种能力、一种资源、一种特权,只有这种资源和能力的人,他才有资格或者说有能力对这种过度的中心化发出挑战。

当然还有一部分,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老人们因为没有电子设备或者媒介素养,他们经常被边缘化。例如,疫情期间因为没有健康码,所以出不来门。

在过度的数字中心化中,也包括了一些没有数字设备,没有相应媒介使用能力的人,他们被系统化的排斥在社会之外,甚至是被整个数字化革命所抛弃。

我之前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是关于IT从业者跳楼。因为他工作压力很大,亲人从他的微信中发现了有几百个工作群。大家可以联想一下,有的时候你们在工作的时候,未经你们许可,很多人会把你拉到工作群里,然后默认你马上要加入到这个工作项目中。这些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微信使得我们被工作绑架,所带来的这种中心化打乱了我们的原本的生活节奏。

 

第三个特点其实是微信的超级混合性,这其中我关注的是一个边界的概念。大家可以想一想,就像自己的房子一样。我们总喜欢买一个3室1厅或者说2室1厅的,甚至说我们只有一个房间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这边做厨房,这边做卫生间,这边做客厅。因此,我们是希望日常生活都变得有条理。但实际上微信是在不断地去消解这种边界性,所有的工作跟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全部都复杂的凝聚在一起。我之前其实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研究一个人从一个外国到中国,当他使用微信的时候,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访谈者就提到了很困惑的一点,他说在美国工作都用邮件,因为他觉得邮件更正式,并且也可以看到很多之前的内容,他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方式,但是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要把所有的工作都放在微信上。当然我觉得他的困惑提供了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打破了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一个观点并且帮助我们去反思。

我们把工作跟生活混在一起,甚至保持24小时在线的工作状态,是不是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它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以及微信在这个期间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的核心问题是强调人的能动性跟外在结构的关系。这种环境赋予你一些机会,让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同时微信也阻碍了、甚至约束和驯化我们,让用户不得不做一些事情。

但人有能动性的,我们叫做一个社会关系的能动体。他实际上可以去调用很多资源,调用自己的很多策略去应对这种东西,例如我们看到很简单的一个现象,有的人不去发朋友圈,或延迟回复。

后面我简单跟大家讲两个很小的例子,一个就是关于发朋友圈,一个关于朋友圈点赞和不点赞。

发朋友圈非常有意思。在传播学中有一个使用和满足的理论,主要说的是人是有目的的去做很多事情,包括信息消费、关系维护、探索新的东西以及打发无聊时间。

而这其中,微信的使用也有很多目的,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某一个因素就能说清楚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群资源为网友自行发布,真实性和有效性未知,相关权益本站概不负责。本网站只提供信息发布及存储服务,不对任何信息做担保。若发现虚假信息请投诉删除!

相关文章

我的位置:首页 > 微信文章 > 心情日记 > 专家分享微信中的社会关系之一

登录 / 注册 | 搜索

版权所有 © 微信二维码大全-2021微信群发布推广及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