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玺:古法传承经典味道
分类:饮食 阅读(42) 投稿:沛玲 2023-01-03
刘玉玺食品厂生产出的“黄师傅小麻花”。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寒具诗》中这样赞美油炸麻花的金黄醒目、香甜酥脆。
近日,记者走进安次区码头镇惠家堡村,采访了“黄师傅小麻花”第四代传承人刘玉玺。
心诚于技 代代相传
清朝光绪年间,刘玉玺的曾祖父刘洪绪曾在御膳房做事。一日,慈禧太后感觉身体不适,想吃麻花,于是太监吩咐御膳房准备进贡来的麻花,可巧,因连日大雨道路堵塞,进贡的麻花堵在了城外。慈禧太后嘴刁,谁也不敢做,怕做出的麻花与贡品不一样。刘洪绪当时年轻气盛,自告奋勇,没料想,慈禧太后一尝,凤心大悦,还称赞这麻花比往日吃的更金黄酥脆,并开玩笑说,炸这个麻花的是不是姓黄啊?此后,刘洪绪就成了专为慈禧太后做麻花的御厨。因慈禧太后的这一句戏言,传到刘玉玺这一代,一直称之“黄师傅小麻花”。
刘玉玺初中毕业后便在家中帮助父母经营食品作坊。2003年,刘玉玺的父亲建成了“黄师傅小麻花”作坊加工点。2005年,刘玉玺建立留一手食品厂,“黄师傅小麻花”逐渐走向规模化生产。经过十多年苦心经营,刘家麻花凭着良好口碑,成为享誉京津冀的美食。
用心沉淀 拧麻成花
“形如绳头,香酥可口,出类拔萃,别具风味。”“黄师傅小麻花”既秉承了传统麻花的技法,同时注入了现代工艺制作技艺,使中华传统食品焕发了“青春”。
细长的面条一拧成形,粗细均匀的麻花入油锅翻滚,色泽金黄,车间内香味儿四溢。环顾四周,这里的麻花制作已不是千百年来作坊式的生产,而是一个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车间一角,刘玉玺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和面、兑入配料、定型、入锅……每个环节都是多年经验的积累,咬上一口,麻花脆而不硬、香而不腻。“麻花要有油炸的香味,又不能被油浸透,还要搓制均匀,否则要么夹生、要么火大。因是祖传秘方,我每天凌晨3点就起床,严格遵守制作要求,将材料配好。”刘玉玺说。
创新发展 发扬光大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刘玉玺决心把曾祖父创下的“黄师傅小麻花”发扬光大。刘玉玺在保留一脉相承的秘方制作方法下,研发了咸味、辣味等多种口味。他开了网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上订单量连年攀升。
传承老味道,源于一份执着、一份责任。“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当事业来做,是我的福气。现在,我正在为这项手艺申请非遗项目,将来还要一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刘玉玺说。
(记者 张泰源 编辑 王静)
猜您感兴趣